本帖最后由 李小白 于 2020-7-20 11:08 編輯
直播內容回顧:
1. 加拿大目前的疫情現狀?學校有哪些措施呢?效果如何? 蘭同學:蒙特利爾疫情的爆發始于三月初,之前的病例增長一直很緩慢。當時魁省的春假剛剛結束,很多人剛從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感染者比較多的地方旅游回來,因此加劇了疫情的發展。早在二月底,加拿大的其他學校就已宣布停課。但是直到三月中旬發現第一例確認病例,McGill才停課并關閉了學校所有的設施。魁省省長也宣布了一系列包括停工和禁止兩人以上的聚集在內的措施。但是由于春假的原因,魁省的病例一直飆升,現在仍是全國最高的,占了整個加拿大的一半。到五月份的時候增幅趨近于穩定,許多餐廳開始重新營業。 我那時買菜全在微信上下單,店主會在周四的時候把整個宿舍樓學生訂的菜送到了樓底下,這樣就避免了接觸。在五月病情緩和的時候,偶爾也會全副武裝在學校周圍散散步。
2.出國后的收獲和成長 蘭同學:出國后我的生活能力提升了很多,尤其是廚藝方面。因為我們學校沒有meal plan,然后在魁省外賣和堂食都要付15%的小費和稅其實是非常貴的,所以我就學會了做飯。其實我在國內什么菜都不會做,全部都是對著網上現學現賣。然后也學了在超市挑選新鮮食材以及合理安排三餐葷素。 學習上的話,我的動手能力變強了許多。之前高中的時候都一直偏向于理論的學習,但是在McGill,我每門課每周都有三個小時的實驗課。我覺得實驗課算是我們專業很有趣的一個亮點,有基因的克隆,解剖,分析果蠅的遺傳信息和合成人工草莓味香精。(提供一些圖片展示) 因為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我的溝通能力也獲得了提升。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一年的學習我變得主動了許多。過去的我是比較內向的,不是很喜歡主動去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但是在這里我嘗試逼著自己去主動與教授交談,然后發現只要邁出了那一步后面就容易了許多。
3.留學的初衷,申請過程,出國標化考試的得失 蘭同學:我當時是在已經中考完拿到省實驗錄取通知書后才決定出國的,其實從規劃的角度來講已經比較晚了。當時正好聽說了三牛中美中學,在了解了一下這個學校并與父母反復商討后,就決定了轉學。 我初中的時候在班上排前七,年級排前十五,自我感覺成績還是比較好的,所以選了國際學校就是奔著世界頂尖大學去的。從高二夏校到大學本科,我都選擇了DIY,在整個申請過程中得到了三牛老師們很大的幫助,我的學業老師方菁老師從九月份開始就一直跟我討論目標學校的劃定范圍和幾個文書的主題。在截至的前三天的時候,我對幾乎完成的主文書不太滿意,也是方菁老師陪著我熬夜修改。 我覺得在準備出國考試中,最重要的是時間的規劃。比如我自己,我的高二下半年其實是排得很滿的。我早在十二月份的時候就已規劃好二月份參加USAD比賽,三月份考SAT,五月份考AP,六月份考SAT 2,七月份參加夏校,八月份再考SAT,十月份再考托福,因此我雖然忙碌但每一次考試前都做足了充足的準備。
4.如何看待大學排名,當時拿到4個offer最后是怎么選擇的呢? 蘭同學:我曾經把高校排名看得很重,但等到我成為高校的一份子后,覺得比起排名,學校能提供給我的資源和對我人格的塑造更重要,國外的家長感覺對學校的排名還是挺“佛系”的。選專業的話我覺得興趣最重要。不管學什么都很辛苦的話,不如學自己喜歡的東西學得快樂一點。我希望在畢業以后能留在原學校讀研。
5.當時為什么放棄了九大名高,選擇了三牛? 蘭同學: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和我的父母一直都是非常糾結的。從我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我的高中三年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我初中三年每天都在熬夜,凌晨倆點睡然后早上七點起,然后周末也一直在上培優班。這也是國內初中生的常態,但是我父母看在眼里,就希望我高中不要過得這么辛苦了。再加上我媽媽一直有在看出國留學方面的書,她非常欣賞國外本科的通識教育。
而我是一個喜歡每個學科都嘗試一下的人,這更與通識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三牛比較吸引我的一點是它獨特的選課系統。我可以根據我自己的興趣選擇上的課程。這也是我在普通高中里面得不到的機會。還有一個點是三牛每天都安排了一個半小時的社團時間,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6.國外除了完成學習,還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